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孩子「動」起來學習

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下稱︰堅樂第二)辦學權只有九年。在社會大眾眼中,堅樂第二也許是一所「短命學校」,在九年後剩下的可能只得廢置的校舍;然而,教育從來不應受限制,即時在有限的時間,堅樂第二的蕭婷校長仍然努力發展不同的教學方法,於是聯同「教育大同」的家長組織,在賽馬會撥款支持下,學校的下午時段,學生上的是「Learning by Doing,LBD」課堂。

撰文︰Sharon Lam /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文章刊於M For Mother第23期 

玩也是在學習

「家長眼中以為學生在玩,其實玩也可以是學習。」蕭校長說。下午的LBD課堂,是給予學生探索的空間,實踐創意的學習地方。不像傳統學習模式,學生不是坐定定在課室聽課,而是在體驗中獲取知識、技能、思維……當社會不斷在進步,教育亦不可以原地踏步,的確是需要有人嘗試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在堅樂第二的身上,學生的學習不需要完美,需要的是更多的嘗試,以快樂的方式達到有效的學習。

Learning by Doing,LBD 主要分為四個部分,都是從體驗中學習,包括︰

1. 「Make To Learn」(創新中學習)

2. 「Read To Learn」(閱讀中學習)

3. 「Play To Learn」(遊戲中學習)

4. 「Serve To Learn」(服務中學習)

LBD課堂給孩子發揮創意。

 

動手做 體驗式學習

蕭校長在學校推行LBD計劃,希望能透過體驗式的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挖掘更深更廣的知識,老師們則能在學生旁邊加以引導和輔助,而不再是老師單向地灌輸知識。

在LBD課堂上,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主題,如在「Make To Learn」(創新中學習)中,學生以針線自製日記、製作環保車 / 太陽能車 / 木頭車);

在「Read To Learn」(閱讀中學習),學生閱讀後有不同的延伸活動,做彩虹書、過濾污水、畫粉筆畫等。

 

 

學生在LBD課堂「動手」做。

 

教育要不斷地嘗試

新一學年開始了,LBD計劃亦開始嘗試不斷優化。「以往我們很明確分開四個部分,但其實學習是在環環相扣,希望之後能嘗試融合四個部分。

另外,在帶領孩子學習前是不是應先給孩子感受,例如有關垃圾議題,先讓孩子確切地感受,才能延伸更多的活動。」

「教育大同」創辦人及總幹事,亦是LBD計劃項目統籌張惠侶(Cam)說。能夠在「玩」中得到啟發,學到東西,這是整個LBD團隊所希望的。「當然,『玩樂中學習』都有界線,那就是安全和尊重。」Cam強調。

動手做,也會注意安全。

 

給學生全人發展

蕭校長說︰「現今資訊可說是垂手可得,學生不缺乏學術的知識,我要培養學生的是做人態度、解決問題、與人溝通的能力,給予他們全人發展,幫助們發掘及展現才華,在學習的歷程中找到自己的才能,肯定自己,令他們喜歡上學,有動力去學習。」蕭校長利用學校這九年的時間,希望把LBD計劃深化,然後堅樂第二的學生、老師就能把LBD推廣至其他學校,慢慢滲透,讓教育能與時並進。

蕭校長希望學生作全人發展,而不只是追求分數。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