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下師生的共同成長 收穫的感動,也是教育

一年多前,疫情爆發,直至今時今日,全世界仍在抗疫,很多從前的理所當然,當下變得珍貴無比。甚至連「上學」這麼普通的日常,都在停課、復課之間,不停輪轉。回顧過去一年多,荃灣浸信會幼稚園黃少君校長分享了不少師生「疫」境下的感動時刻,並對「教育」有更深刻的體會。

撰文︰Sharon Lam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荃灣浸信會幼稚園 黃少君校長

追溯回到一年多前,疫情剛爆發之始,黃校長以2003年沙士的經驗,讓學校停課時立馬作出應變,如分發教材(各種的手工材料、工作紙和功課),讓家長帶回家給學生。然而2星期又2星期,形勢並沒有改善,反而更趨惡劣。當年沙士令全港停課51天,黃校長有感這次不只51天。

網課的挑戰

的確,這一停就停了好幾個月,學校又再次變陣,開始zoom、拍片,然後剪片。黃校長提及當時12位班主任中,只有2位懂得剪片,疫情的變化令人措手不及,不管是學校、老師、家長或是學生。老師要考慮的不只是課程問題,更多是網課對孩子學習的成效。

對3-6歲的幼兒來說,學習需要具體化,親手去摸、去做、去感受,才能有概念,偏偏網課卻是平面化,而且一直都不鼓勵幼兒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的原則下,黃校長坦言,網課具體實行迎來不少挑戰,如︰

  • 影片必須精簡扼要
  • 必須清楚看見老師的模樣,聽到老師的聲音,讓孩子熟悉老師
  • 老師語速比常放慢一些,咬字需清晰
  • 內容需多元化,如唱遊或身體活動

老師只能一邊做,一邊學習更多有關影片的技術,在難以預測的疫情下,緊守崗位去應對所有的挑戰。

    

徬徨之際,老師一通電話的問候

停課,除了學習模式翻天覆地外,其實更需要關心的是「人」。黃校長說︰「比起學習課程,首要關心的應該是人,是小朋友,是家長。」口罩荒加上沙士慘痛的記憶,大家都十分徬徨,學校幾乎把所有口罩找出來,點算物資,然後老師逐個打電話給家長,解釋學校的安排,「其實已經透過網站出通告,但我們還是希望家長了解目前的狀況,並且和小朋友聊一聊,讓家長和學生安心。」同時,可順勢關心家長夠不夠物資,如有需要,可分發少量的口罩給有需要的家庭。電話聲此起彼落,雖然有通告可節省不少時間,但卻比不上一通老師溫暖的問候和關心來得踏實。

給孩子看見「愛」,也是一種教育

俗語︰「患難見真情」,即使疫情來勢洶洶,黃校長還是收穫滿滿來自家長的感動。黃校長記得是去年的口罩之亂,那時真的來得很急,人人都一罩難求的時候,家長竟反過來怕學校老師不夠口罩,問學校有沒有需要;並得知家長之間互相關心「夠唔夠罩」,誰會想到區區口罩竟把「家、師、校」凝聚起來,這種關心,這種互助,這種同理心,難道不就是教育嗎?家長的身教,可說是給孩子最強大的示範。

疫情反覆 全校師生總動員提前畢業禮

有種感動,是一群人為同一目標眾志成城,黃校長憶述去年7月K3畢業禮,險遭難產的經歷。現在回想過來,親身感受這樣的危機也是另一種教育。記得K3畢業禮舉行前夕,收到通知又需停課,畢業禮亦需取消,這情況下,學校只有2個選擇︰

  • 提前一天舉行畢業禮
  • 取消畢業禮

取消,當然是最乾淨俐落的決定,然而K3學生本來已沒有上多少天課,連畢業禮都沒有時,學生最後對幼稚園的記憶又有甚麼呢?選擇提早一天舉行,也不是容易的事,首要通知所有的家長學生和嘉賓;老師可能本來已有約會或計劃亦需取消;已定好的物資場地流程等等,通通都要用一天的時間來調整,來應變,這樣不是自討苦吃嗎?

畢業禮「一個都沒有少」

黃校長與老師們最後還是選擇不容易的決定,就提早一天吧﹗於是一整個早上,學校總動員分工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通知給所有相關人士,務求讓畢業禮能舉行。來到畢業禮當天,黃校長覺得最感動的是,竟然一個學生都沒有少,全體師生都整整齊齊出席。試想想︰臨時變更的行程,未必人人都可以配合,但大家就是做到了,一張張天真的臉孔,雖然是戴著口罩完成畢業禮,但背後的過程給每個人都上了寶貴的一課。

臨時提早一天的畢業禮,全體師生都整整齊齊出席。

復課後對孩子的觀察

「疫」境下,無論老師、學生都在適應各種的轉變,不只是網課及停課的影響,當復課後有更多現實的問題也要顧及,黃校長認為有三大方面須加以注意︰

  1. 身體活動量不足

孩子幾個月沒有上課,外出的機會亦大減,活動量不足十分普遍,特別幼兒時期,是大小肌的黃金發展期,靈活的身體協調是十分重要。

  1. 社交能力

一般來說,幼兒是在社交的過程中,學會關心他人、保持秩序,學懂解決問題,並作出適當的妥協。然而,現時香港大多是一孩家庭,最多兩孩,停課無疑大幅減少孩子社交的機會。

  1. 說話能力

長期戴著口罩,口型被遮掩,音量被收細,這對孩子的說話能力是有一定的影響,特別較為內歛的孩子,甚至會影響性格的發展。

取捨

不少人擔心停課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然而黃校長說︰「有些成長發展,錯過了就無得追,是要作出取捨的。」要孩子追回學術成績,還是追回成長的發展過程?黃校長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當然學業也很重要,不過這是有得追的,論優先,首要應幫孩子追回無得追的,諸如身體協調、社交和溝通能力,一旦這些能力的基礎薄弱,對日後孩子的學業成績也有影響。

凡事都一體兩面

我們的孩子錯失、落後一年嗎?面對這道問題,黃校長反而不認為是「落後」,當全世界都面對同樣的問題,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時,與其說「落後」,倒是覺得這一年多是與孩子一同在「疫」境中學習,孩子依舊學習各種知識,大人則是學習在變幻莫測的疫情下,隨機應變。

線上「校長聊天室」 - 給家長盡訴「疫」下愁緒

在家的時間多了,人人都說在家「困獸鬥」,幼稚園生更甚,受網課的限制,某程度上很仰賴家長多與孩子一起活動。然而,不少家長的情況是︰大的要上學,小的要上ZOOM,時間表大不同,每次都在一片混亂下上課。有見及此,黃校長於線上開設了「校長聊天室」,分享孩子成長階段常遇見的問題,亦給予建議家長,在家與孩子的活動,如做運動、親子共讀等,同時讓家長有平台可彼此交流,抒發疫情下遇到的困難。黃校長想不到這個「聊天室」很受家長歡迎,家長不只踴躍發問,亦樂於分享,讓大家在疫情下,有同路人相伴的安慰。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