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濕疹」 是甚麼?BB「頭泥」和「濕疹」有甚麼分別?父母愛兒心切,見寶寶皮膚又痕又癢,不想束手無策,就從預防濕疹開始,而預防其實是有方法的。
濕疹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Ezcema),是一種慢性皮膚炎症。形成的原因十分多元,與遺傳、致敏源、環境污染、天氣變化等有關。而濕疹與哮喘、鼻敏感合稱為「過敏三元症」,如果父母有其中一種或多種過敏症,都會增加下一代出現濕疹的機會。
作者︰陳婉晴醫生 Dr Cheryl Chan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
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
香港家庭醫學院院士
澳洲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
BB「頭泥」和濕疹的分別
脂漏性皮膚炎,俗稱「頭泥」,在BB身上十分常見。3個月大的BB當中,約有七成的BB會有脂漏性皮膚炎,BB會於油脂分泌較旺盛的部位出現皮膚發炎,常見於BB頭皮,眼眉的位置出現黃色一塊塊,油淋淋的一層瘡痂。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脂漏性皮膚炎並不像異位性皮膚炎一般搔癢無比,若寶寶未有因此感到不適,且症狀輕微,通常6個月大後會自行逐漸好轉。
而嬰兒期濕疹多數在3個月至 2歲間發病,常見於面部、頸部關節的摺位,會出現痕癢嘅紅疹、皮膚感覺乾燥,嚴重者甚至乎會出水出血,引發細菌感染等。
4招預防濕疹
父母愛兒心切,當然不忍看見寶寶的皮膚又痕又癢,甚至乎嚴重致出現血水,水泡,脫皮。正所謂「痕在你身,痛在我心」。家庭醫學著重「預防勝於治療」,那麼有甚麼方法我們可以減少小兒過敏濕疹呢?
1) 注意保濕
皮膚是我們身體的天然屏障,並有一層角質層作為保護,如果皮膚受損,致敏源和細菌就有機可乘,令免疫系統過敏導致濕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濕可留意以下幾項︰
· 為寶寶洗澡時應避免用過熱的水,水溫保持在37-39度
· 選用溫和天然的潔膚液,並在洗澡後的黃金十分鐘為寶寶全身搽上lotion 或潤膚膏,立刻補充洗澡時洗走的油脂層,為肌膚保濕。
· 冬天天氣太過乾燥也可適當地使用空氣加濕器(但注意filter一定要定期更換!)
2) 減少致敏源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使用空氣清新機盡量減少空氣中的致敏源。定期清潔床單,被鋪、定期用吸塵機吸床上的塵蟎,避免在床上放上毛公仔(次次說到這個提議,看診的小孩都會瞪著我)等都能減少寶寶接觸致敏源。在衣服方面,盡量選用全棉質衣物,避免讓羊毛、絲質等直接接觸嬰兒的皮膚。
3) 母乳餵哺
母乳是嬰兒最天然的食物,研究顯示餵哺母乳能減少嬰兒患過敏症狀30-50% 。 人奶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酵素和白血球等,都能促進嬰幼兒免疫系統的健康。
4) 孕婦補充益生菌
近來愈來愈多研究証實腸道的健康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研究指出在後孕期補充益生菌,有效減少嬰兒出現濕疹的機會。澳洲家庭醫學會建議孕婦可於懷孕34至36週開始服用益生菌(特別是lactobacillus ),份量是每天2x10 ^10 CFUs ,直至寶寶3-6個月(餵哺母乳) 。 世界過敏組織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也建議懷孕和哺乳婦女補充益生菌,以預防嬰兒濕疹。
醫生小叮囑:寶寶皮膚出現紅疹並不一定都是濕疹,常見的還有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尿布疹diaper rash 、汗疹、熱痱等等,請向你的醫生查詢,千萬不要自行斷症哦~
【編註︰原文刊於「Dr C&C - 90後女醫生教室」Facebook專頁。本文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咩叫濕疹?咩人會容易啲有??」,感謝作者授權編輯及轉載。】
Reference:
1. Allen SJ, Jordan S, Storey M, et al. Pro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of eczema: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Arch Dis Child 2014; 99(1) : 1014-1019 2. www.racgp.org.au
3. Fiocchi A, Pawankar R, Cuello-Garcia C, Ahn K, Al-Hammadi S, Agarwal A,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McMaster University Guidel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 Prevention (GLAD-P): Probiotics.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15 Jan 27;8(1):4